海门市安监局推行职业健康“123”监管模式
作者:发布机构:中国安全生产网发布日期:2012-01-04
这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找准推动企业自觉履行职业健康工作职责关节点的基础上,推出“一档两证”构思。通过调查和研究,海门市安监局注意到:企业在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采取防控措施,这是一项法定的职责,也是安监部门实施监督的基本内容,于是,决意从基础抓起,利用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督促办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证”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三大抓手推动企业切实做好职业健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自觉履行法定的职责,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日常监督管理。
2、在分析部门职责分工现状以及实施长效管理难点所在的基础上,推出“三项机制”。通过调查和分析,海门市安监局注意到:职业健康管理涉及到安监、卫生、总工会、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医疗机构和评价机构,业务性强,许多工作要求有连贯性,为此,提出“部门联动机制”以应对多部门管理格局、推行“评价机制”以加强业务把关、实行“考评机制”以谋求长期效应。
3、施以持续推力,将思路转化为行动、将措施演化为监管成效。今年年初,海门市政府办下发了《海门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取得了以下一成效:(1)、分批建立完善企业职业健康档案,已有556家企业完成网上申报和备案工作,并按规范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2)开展“两证两培”工作,提升企业对职业危害的防控能力。今年以来,共有342名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参加了业务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共有10722人次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29人,发现疑似职业病3人,开展离岗体检26人次,发放《职业健康监护证》6418张。(3)落实了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联动机制。由市政府牵头,安委办协调,共组织召开了三次联系会议,通过安监局、卫生局、人社局、总工会等部门密切配合,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4)推行了职业健康检测评价机制。共有61家重点企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对12个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了职业健康三同时审查,有8家企业正在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5)大力培育典型企业。在全市冶金、家具、机械、纺织等行业,选择重点企业进行培育和辅导,对照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要求,持续改进。此外,考评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工作亦已经开始进行。
2011年4月,海门市安监局就实施职业健康“123”监管模式在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该模式在全省得到了推介。2011年7月21日央视4套《中国新闻栏目》对此作了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