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充分发挥安全中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探索建立安全中介机构与企业之间“互动式”安全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安全监管工作效率,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主要做法:
一是试点注安师派遣制度。结合企业实际,试点委托市安全生产协会免费定期派遣注册安全工程师到企业,作为安全顾问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咨询、指导和监督,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内控机制。派驻企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发现企业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亟需解决的安全管理问题,如果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和有效解决,可以立即向属地安监局报告。灌云县在化工企业中推行安全生产“互助管理”。根据化工企业不同的生产工艺类型,将辖区化工企业分成9个互助小组,每个互助小组设组长单位1个,副组长单位2个,组员单位9个,每家企业明确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参加,通过在同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互学、互查、互助”活动,汲取管理经验、查找事故隐患,促进了企业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规范安全中介机构管理。对安全中介机构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一方面,通过建立“约谈”、取消备案和黑名单以及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报告“一图两表”等约束性制度,规范安全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加强对安全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安全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查处。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和扶持安全中介机构的发展,积极指导帮助在连各安全中介机构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做好过程控制文件的编制和运行工作。
三是改进监督检查方式。组织安全中介机构有关专家依照相关标准、规范,应用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对不同行业企业、工程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分门别类汇编了36种《安全生产检查表》,方便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同时,将《安全生产检查表》刻录成光盘,免费发放给全市近3000家企业,指导企业对照检查表所列项目,推行“菜单式”安全检查,逐项进行自检。在开展的“百名专家进千企安全服务月”活动中,按照“政府领导、部门组织、专家参与、企业整改”的要求,组织化工、非煤矿山、冶金、建筑、交通、职业卫生等专业门类专家504人次,为1214家企业“把脉问诊”,及时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四是推行跟踪服务制度。实行安全评价全程负责制,安全中介机构在评价报告中严格落实“谁签字谁负责”,在评价过程中和评报报告有效期内对建设项目做好相关技术跟踪和服务。同时,要求安全中介机构为在服务对象完成技术评估后,还要提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服务,为企业提供一次免费的应急救援知识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