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区石化区每月设“公众开放日”
作者:发布机构:南方日报发布日期:2013-06-04
50名村民代表参观石化区企业。林涌浩 惠湾新 摄
为什么石化区火炬不时会出现大火燃烧?为什么有的固定区域冒出成片白汽?为什么有时监测结果显示各种有害气体检测指标合格,但在石化区还能闻到异味……这些是一直困扰着大亚湾乃至惠州市民的问题,今后市民可以亲自到石化区寻找答案。据悉,大亚湾区启动石化区公众开放日制度,将每月邀请社会各界参加。
日前,大亚湾首次石化区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区内50名村民走进石化区,参观重点企业、清源污水处理厂、应急响应指挥中心、环境监控中心,零距离接触石化园区的核心领域。“以前因为不了解,道听途说,产生了误解。参观了石化区之后,对安全放心了很多。”不少参观代表表示,百闻不如一见,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
先进工艺中海油项目获全球炼油行业最高奖
带着对石化产业生产流程的疑惑,村民们首先来到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在了解到该公司的生产基本采用自动化技术之后,不少村民表示意外。村民张先生说:“进来之前我还以为这么大的工厂肯定很多工人在忙碌,没想到都没见到几个人影。”
自动化技术是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生产工艺现代化、高科技化的体现。据该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2010年11月,该公司一期项目在第24届IPMA国际项目管理大会上,荣获国际卓越项目管理最高奖特大型项目金奖。这是继2006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项目”夺得金奖之后,中国项目再次获此殊荣,也是全球炼油项目首次荣获的最高奖项。
规范管理封闭管理保障园区安全
“虽然石化企业生产的技术很先进,但在安全方面是否有保障。我们村民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一陈姓参观代表对此表示担忧。
“安全生产,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经济,是大亚湾区管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亚湾区委常委、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新烈表示,大亚湾石化区已经实行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包括指挥园区的应急救援,落实园区安全监管;树立园区整体安全风险意识,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园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构建一体化应急管理系统。
据悉,在安全监管方面,该区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安全法规,指导督促园区企业重视安全和安全生产,为减少石化区事故隐患产生,降低事故风险,去年该区对石化区实行封闭管理。同时,在安全生产检查方面,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组织企业自查,外聘专家检查,深化隐患排查整治,预防事故发生。
在应急响应方面,该区已建设的大亚湾区石化工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集应急值守、联动处置、监督管理、辅助决策、视频监控和地理信息等功能于一体,以整合资源为途径,全面提高石化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环境保障排海污水符合国家和省标准
石化区企业产生的污水排到海中,是否会影响海域的水环境?这是参观代表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清源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将经处理待排放的污水和自来水分别装到量杯里,不少参观民众都表示难以分辨。
据悉,石化区各企业的生产废水分别经过石化区三个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和广东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后,通过海底管道集中排放至大亚湾北岸约20公里的深海处。国家环保部门多年来对该排污口附近海水水质监测的数据表明,以排污口为中心半径300—400米以外的海水水质,同排污口外的海域水质完全相同,海生动植物生态情况未发生变化。这说明石化区的排污对大亚湾的海水水质和水产资源没有影响。
在环境保障方面,2007年该区投资270万元建起全省首座石化特征因子自动监测站,该站在中心控制室通过软件系统可实现对现场子站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管理,并通过户外LED显示屏对公众发布主要特征因子监测结果。此外,该区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集环境监测监控、环境监管和环境宣传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石化区环境监控中心。该环境监控中心配备有国内外先进环保设备,具备水、气、土壤、噪声、机动车尾气等108个项目监测能力,可基本满足环境日常监管监测要求。
加大投入再投14.8亿建6安全环保项目
近年来,大亚湾区管委会加大了石化区安全、消防、环保等安全保障设施的资金投入,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主要包括大亚湾石化区环境监测中心、大亚湾石化区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大亚湾石化区消防特勤中队。
据陈新烈介绍,大亚湾将进一步加大石化区安全环保投入,目前在建、拟建园区安全环保的保障设施项目6项,投资估算约14.8亿元。其中包括:大亚湾石化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试点救援基地、海陆消防站、石化区应急响应指挥中心、应急培训中心、石化消防指导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环保示范基地7大功能);第二条总长44.5公里的处理达标污水排海管线;惠州港荃湾油气库区消防站建设;大亚湾石化区消防管网改造;大亚湾区消防装备增添;大亚湾石化区公用事故应急池及其管网一期建设。
对话专家
在开放日座谈会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亚湾区安全生产首席顾问蒋兴镛向参观代表解析了石化区常见现象。
问:为什么火炬会不时出现大火燃烧?
答:一方面,石化装置在正常开车、停车过程中,需要从生产装置中排出可燃气体或液体到火炬燃烧,生成无害气体,这时,可以看到火炬的大火燃烧。另一方面,由于工艺或设备突发故障时,为防止引发爆炸,工厂的自动控制系统也会自动地将故障装置内的物质排放到火炬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当紧急排放到火炬的物料量大时,由于燃烧不完全还会产生黑烟,不过黑烟是烟气中混有炭黑(主要成份是碳),不是有毒物质,这种现象更不是安全事故。
问:为什么一些烟囱常年冒白烟?
答:冒白烟的烟囱在石化区主要有三处:一是国华电厂的高烟囱,另两处是中海壳牌和海能发化工五厂的废液焚烧装置的排气筒。国华电厂是燃煤电厂,其烟囱排放的烟气是按照国家标准,经除尘、脱硫、脱硝环保治理后达标排放的;中海壳牌和海能发化工五厂的废液焚烧装置也是先进和有效的环保设施。三个项目之所以冒白烟是因为在燃烧燃料和分解有害物质时,水经高温成了水蒸气排出,形成白烟。而石化区内其他看不见白烟和黑烟的烟囱,是因为以气体或液体为燃料,燃料燃烧完全,所以没有黑烟;炉内没有喷水,所以也没有白烟。
南方日报记者 林涌浩
通讯员 惠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