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禁放烟花爆竹听证会将举行 8成网友支持
作者:CFFA发布机构:人民网发布日期:2015-01-09
噪音扰民、污染环境、意外伤人……一则听证会消息引发许多市民的热议,众多支持禁(限)放的市民会随手列出燃放烟花爆竹的累累“罪状”,这也许是网络调查绝大部分人支持的重要原因。
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盐城每年因燃放烟花爆竹所引起的火灾不少,造成了不小的直接或间接财产损失。春节期间,消防部门都严阵以待。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火药和可燃性金属粉末,引燃后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和冲击力,可造成热烧伤和爆震伤。
每年的春节期间,都是鞭炮燃放的“旺期”,然而,燃放鞭炮虽然喜庆,但燃放不当很容易造成危险。
据市急救医疗中心胥伟华副主任介绍,每年春节期间,我市均有市民因燃放烟花爆竹而遭受不同程度的受伤,受伤部位多为眼和手,轻则需要进行包扎,重则筋脉和肌肉被炸伤,即使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伤者受伤肢体或者器官也无法完全恢复之前的功能。
2012年的大年初一,42岁的张某,家住市区永宁寺附近。当天早上,张某在点燃一个鞭炮后,由于未能及时离开,导致一个大拇指被当场炸掉,一个食指被炸伤。事发后,虽然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但已无法完全恢复功能。
2013年元宵节,市120急救中心接到救助电话后,紧急将一位未成年患者送往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据了解,15岁的患者嘉嘉(化名)是在小区楼下行走时,恰巧碰到邻居王某家燃放鞭炮,低头边走边玩手机的嘉嘉未加注意,躲避不及,不巧被飞来的鞭炮炸伤了眼睛,所幸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未造成大碍。
记者从市中医院急诊科获悉,每年的除夕晚上,该科都会接诊到数量不等,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被炸伤的市民。该科负责人朱红林告诉记者,去年的除夕晚上7时许,该科接诊到一位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子。据了解,当晚她和家人一起放烟花,在过程中烟花倒了下来,直接对着这名女子喷射。随即,该女子的左额头部被灼伤,头发被烧掉一半,“伤口蛮深的,弄不好会留下疤痕,该女子和家人后悔死了。”
朱红林表示,就接诊的患者来看,因燃放鞭炮烟花而被灼伤的患者绝大部分为成年人,这些人怀着侥幸的心理,燃放时麻痹大意造成了伤害。
除夕到初一污染最重
市环保局宣传处一位张姓的工作人员表示,监测数据显示,因为燃放鞭炮,每逢春节,盐城的空气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而主要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炸开后,会释放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特别是在除夕那天19时至22时、正月初一零时至2时,监测结果都显示此时的空气质量最差,而此时段正是鞭炮燃放最集中的时候。
燃放一次烟花爆竹,或许时间不长,但留下的满地纸屑,燃放者主动打扫过吗?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市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数量每年在递增,去年除夕、春节、正月初五、正月十五这四天的烟花爆竹纸屑总量达到上千吨。
市环卫处副主任成校平介绍说,春节期间环卫工常常疲于奔命。平时,环卫工早上4点就要赶到负责的区域开始一天的工作,到晚上10:30才能下班。而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那几天里,市区环卫工一天要重复很多次工作,比如商业区域比较集中的建军路一条街,很多商家会多次燃放鞭炮,一家连一家,环卫工刚打扫完这里,也许几分钟后又得回头重新打扫。
“春节是大家走亲访友休闲时间,但也是环卫工工作最辛苦的时候。”成校平说,禁放、限放和集中燃放,不仅有利于空气质量,也会大大减少环卫工的工作量。
支持者说
意外只是小概率事件
作为存在了多年的习俗,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也是喜庆的体现,有的市民习惯了节日里的爆竹声声,认为这也是过年的一部分。
家住市区新苑小区的王国峰认为,反对烟花爆竹的人只是考虑了燃放烟花爆竹的负面,但伤人与火灾毕竟是小概率事件。燃放爆竹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大家选择燃放,是图一种吉利,表达祈福的心愿,也是维系文化与民族认同的仪式。
家住城南明珠苑小区的金淑桦老师说,燃放烟花爆竹,只要合法合规与注意安全,增加了年味与喜庆的心情,有何不可?不少大城市以前也实施了全面禁放的规定,但后来由于遭到不少市民反对,又回到了有限禁放的政策,因此全面禁放,会造成大家都违规的局面,法不责众,可能做不到有效执法。但她对有限禁放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