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之乡”花炮垃圾乱堆放影响环境

作者:CFFA发布机构:江西日报发布日期:2015-01-14

不法分子竟将花炮垃圾偷偷倒在水库边。
不法分子竟将花炮垃圾偷偷倒在水库边。

  近年来,有着“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美誉的上栗县因不少花炮企业环保意识薄弱,随意堆放花炮垃圾,当地政府部门又疏于监管,生态环境大受伤害而饱受诟病。近日,该县易先生等数位群众向本栏目反映,“花炮重镇”之一的上栗县桐木镇凡是有花炮企业的地方,周边山坳、河道及路边随处可见成堆的花炮垃圾;该镇枣木村是“省级生态文明村”,境内一座库容1010万立方米的枣木水库是该县城区、上栗镇、桐木镇、鸡冠山乡等地20余万人口饮水的重要水源地,一些不法分子竟将花炮垃圾偷偷倒在水库边,下雨时,这些垃圾就随雨水冲刷流入水库。镇政府、县水务局、县环保局等部门虽介入处理,但仍未得到清理。

  投诉人希望本栏目能关注该现象,并督促当地政府出台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从根本上遏制花炮垃圾乱堆乱放问题,保护当地青山绿水环境。真相如何?1月9日,记者深入实地调查采访。

  花炮垃圾堆在饮用水源旁边

  记者走进群山峻岭间的枣木村,看到刻有“省级生态文明村”的石碑及写有“保护水源”之类的警示牌就立在村头通向枣木水库的坡道醒目之处;站在该水库管理所办公楼,一眼就能望见正对岸的成堆花炮垃圾和建筑垃圾。记者注意到,这些花炮垃圾基本上都用蛇皮袋包装,裸露出的烟花爆竹,仍含有灰黑色、黄色粉末及引线。

  当地一杨姓村干部告诉记者,枣木水库周边仅有一家花炮厂即同顺花炮厂,根据调查,水库边上的这些垃圾非该企业所为,而是有人夜晚时偷偷从其他地方运来倾倒的。

  记者注意到,同顺花炮厂位于枣木水库上游段破塘村一个半山腰中,该厂区占地面积近200亩,所产生的垃圾处理方式基本上以填埋为主,而填埋场仅为2个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大土坑。该山腰自上而下有一根水槽,直接通往枣木水库。水库上游的花炮厂就地掩埋花炮垃圾,是否也会对山下的水源造成污染呢?该厂负责人龙瑞礼说:“我们的花炮厂是有审批证的,系合法企业。目前全县的花炮厂大部分都是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花炮垃圾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全县655家花炮厂无一做环评

  随后,在知情人带领下,记者又分别来到楚山、湖塘、小埠脑、河家坝等花炮企业分布较集中的几个村调查,发现有的花炮企业厂址周边数百平方米的荒地公然成了花炮垃圾堆放场,靠近居民区的几处河段几乎全被花炮垃圾覆盖,几乎每一处有花炮厂的山坳间都能看到一丛丛的花炮垃圾堆。

  知情人向记者透露,数十年来,桐木镇这种花炮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一直存在,而且上栗镇、金山镇及鸡冠山乡等乡镇也同样存在该现象。当地政府部门对此都习以为常,多年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作出处理。

  上栗县环保局一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上栗县花炮厂达655家,桐木、上栗、金山等乡镇均是“花炮重镇”,仅桐木镇就达110余家。全县所有花炮厂无一家做过“环评”。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测算,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大、中、小型花炮企业中,每家企业每年产生的花炮垃圾分别为300吨、100吨、30吨左右。因上栗县目前未建有垃圾处理厂,全县的花炮垃圾处理基本上以填埋和自行焚烧为主。

  据了解,花炮废弃物对环境存在严重污染性,制作花炮的固引剂常用原料是氧化镁和氯化镁,对地表会造成土壤干裂和板结,影响农作物和树木生长。花炮火药中的成分则含有铝、镁、钾等重金属元素,这些残留物如得不到有效处理,无疑对水体、土壤造成毁灭性侵害,导致水土资源无法再利用,其污染后果是长久的。此外,大量的花炮垃圾中因有引线未完全失效,容易引发炸伤事故。该县一环保执法人员表示,分类处理是最环保、最长久,同时也是投入最大的花炮垃圾处理方式。

  正编制全县花炮产业布局专项规划环评报告

  1月9日上午,记者关于枣木水库垃圾乱堆乱放的调查,引起了县环保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当晚,这些部门就已组织人员将该水库边的垃圾彻底清运干净,并部署相关人员蹲点调查相关肇事企业及人员,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

  就全县无一花炮厂做环评的现象,该县花炮商会办公室一知情人士透露,企业环评是全县“大环评”下面的“小环评”,而该“大环评”材料仍在送审中,这就使得企业的环评无法“先行”。之后,记者在该县政府相关部门查阅到,该知情人士所说的“大环评”为《上栗县花炮产业布局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但该环评书仍为“2015年1月送审稿”。该环评书中规定,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为保证上栗县供水安全,对栗水河上游枣木水库等水源保护区1公里范围内的花炮企业应逐步退出。

  至于该环评何时生效?上栗县环保局一负责人表示:“很快就会落实。同时环保局已要求全县所有花炮企业补办环评。”

短 评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增长

  上栗县是全国四大烟花爆竹主产地之一,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已历经1300多年。一直以来,花炮产业是该县财政支柱,仅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其完成生产总值由7000万增长到70亿,税收连年大幅攀升,占据全县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

    然而在这一串串耀眼的经济增长数字中,我们却发现,上栗全县655家花炮厂竟绕开国家硬性规定“环评先行”而匆匆上马,数以万吨,甚至更多的花炮垃圾处理仍停留在原始水平:随意堆放、就地掩埋或焚烧,大量花炮垃圾堆放在青山绿水间、掩埋在芬芳泥土中。当地环境为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土壤重金属超标频频发生等环境问题已成了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大问题。环保问题之所以难办,主要原因还是地方政府纠结于“发展”和“环保”的轻重抉择上,是唯GDP至上的政绩观使然。

  今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施行,该新法的实施,无疑会让这令人爱又令人恨的花炮行业自觉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