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

作者:发布机构:中国安全生产网发布日期:2012-06-20

    近年来,沂水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全力推动沂水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化工产业蓬勃兴起,其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县强化作为全县化工项目集中区的庐山项目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发挥显著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化工企业,有力推动了“四城”和“四大产业板块”的建设发展。

目前,沂水县共危险化学品企业30家,其中,生产企业10家,储存、使用企业5家,在建化工项目家15家。同时,每年通过公路、铁路进出本县的危险化学品量近千万吨,全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市场。面对如此众多的危险化学品监管对象,县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紧盯先进、明确方向、自造优势、全力赶超”,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在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化工产业总量快速增长,以石油化工企业为代表的化工企业日益增多,我县危化品安全监管任务越来越重。

一、沂水县危化品企业基本情况

地区集中性高,部分企业分布在乡镇。我县现有的30家危化品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庐山项目区,6家分布在其他乡镇,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12家。

企业类型广泛,行业跨度大,专业特色明显。其中基本有机化工企业8家,医(农)药及中间体企业3家、石油化工企业4家、合成氨企业1家,化肥生产企业3家,精细化工企业8家,生物发酵企业1家,油漆生产企业1家,白酒生产企业1家。

化工工艺技术复杂多样,安全保障要求高。涉及氯化、合成氨、裂解(裂化)、加氢、氧化、聚合、磺化等7种高危工艺。生产过程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企业,必须采取自动控制技术和措施,目前已投产的相关企业已安装DCS自动控制系统。

危险化学品面广量大,多种危害性并存。目前全县共涉及氯气、甲醇、乙醇、甲醛、甲苯、双氧水、氢气、硫酸、盐酸、烧碱、煤气、液氨、重油等近30多种,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等多重危害性。

二、新形势下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料和特殊商品,其需求量逐年递增,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县在化工企业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化工园区行政许可手续不健全,功能还不完备。庐山项目区作为我县化工项目集中区,尚未取得正式的建设规划批复,且供气、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对招引新化工项目形成制约。

二是已投产的企业规模不大、领域偏窄、产业链短,受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等影响作用大,甚至需要停产进行调剂,频繁开停车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性、稳定性造成不安定影响。

三是部分企业基础条件差,安全投入跟不上,老问题整改缓慢,新问题不断出现,对于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用微弱,生产本质安全提升缓慢。

四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难度加大。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化工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部分建设项目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识不清,往往把一些该由建设单位办理的安全许可手续推给招商单位或其他部门代办,对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存在“等、靠、要”的片面思想。

五是部分项目论证不充分,落地不投产、投产不安全。部分企业又急于投产,“节俭”安全投入,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办理滞后,未经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擅自建设、生产现象还较为普遍。

六是化工专业人才匮乏,监管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目前,我县化工专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人才稀缺,难以发挥专家对企业的指导服务作用。

七是缺乏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处置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部分企业与周边其他企业应急联动机制不健全,监测监控手段单一、预测预警能力不强、动态决策速度缓慢。

三、推动化工企业安全监管的措施

由于化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规模不一,对如何切实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监管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科学规划化工园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国务院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乡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国家安监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中也明确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总体规划布局,推动各地做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规划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确定危险化学品储存专门区域,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目前,上级安监部门也把危化品建设项目是否设在化工园区作为审批的必备条件。

当前,我县在庐山项目区设立了化工园区,但该项目区还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化工、建材等项目混杂,且还有办公区域(看守所),园区服务功能还不完善,亟待科学规划提升。同时,随着我县对石油化工项目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将来会有更多的大项目落户沂水,但庐山项目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容纳量已开始出现不足,有必要及早扩容或规划第二个化工园区。为加强对化工园区企业的安全管理,有必要在化工园区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有必要在化工园区设立专门的消防机构,并依托大企业成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园区应急防范能力。

(二)提高准入门槛,力促产业升级。危险化学品项目的安全审查论证是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改善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状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发改、环保、安监等部门要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在项目审查时,不但在企业规模上设立门槛,在项目产品类型、技术先进性上也要严格控制,以高起点、高标准严格项目建设。同时,要及时淘汰小化工、工艺落后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我县新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进行前期铺垫,搭建产业发展框架,为打造现代化工产业新格局奠定基础。

(三)加快化工企业退城进园,提高城镇化建设安全监管预见性。危化品企业搬迁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一项关乎百姓生命安危的民生问题。同时,化工企业通过退城进园,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鲁洲化工作为我县首家成功搬迁到化工园区的企业,为我县化工企业退城进园打下良好基础。

在危化品企业搬迁中,县有关部门应以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间的关系为出发点,积极进行宏观协调、统筹安全规划,逐步解决企业发展空间不足和突出的群企矛盾,从土地、资金、政策、人员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入手,制定土地、设备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城区内和乡镇化工企业搬迁至化工园区。

(四)依托技术支撑,提高本质安全度。本质安全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安全技术措施来实现。为提高新建危化品项目的本质安全水平,应积极发挥安全评价机构和专家的专业技术优势,及时发现企业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新建项目安全许可保驾护航。

此外,安监部门应抓住试生产、危险工艺改造等关键环节,紧紧依靠安全评价机构和专家力量,按照“专家查隐患、部门抓监管、政府抓督查、企业抓落实”的机制,督促化工企业加大安全投入,采取措施向规范化、标准化靠近,推进企业全面整改提升。

(五)在建立健全专家队伍上狠下功夫,引导鼓励企业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化工企业类型广、工艺技术各异,专业性技术性强,建立健全一支人员充足、素质过硬、人才结构稳定的专家、人才队伍,有助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因此,应采取送出去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支高素质、多学科、多层次的化工专家队伍。要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增强地方及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构建企业人力资源体系,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六)创新监管思路,凸显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制度约束力量,通过重“审批”抓“监督”、重“管理”抓“服务”,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办理进度纳入绩效考核,对安全投入不足、手续办理滞后、存在未批先建等问题的企业,取消招商引资优惠,将各种管理行为和操作行为有效置于制度的框架内,强化以制度促管理,致力于建设一个适合外来企业投资项目发展的安全发展环境和安全服务环境。同时,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增强企业各级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进一步凸显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企业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得到强化,提高了企业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张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