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危化监管出五招多措并举保安全
作者:发布机构:中国安全生产网发布日期:2012-10-17
为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十八大期间胶州市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稳定,胶州市安监局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精密部署、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本市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强化打非、重点治违,严格做到“四个一律”。胶州市安监局高度重视打非治违工作,将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相结合、将日常执法与开展明查暗访相结合,全面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对于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一是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二是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三是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 四是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二、强化监管、跟踪督促,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生产无小事,隐患排查是重点,隐患排查治理是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胶州安监局以危化品生产企业、剧毒品使用企业、易燃易爆炸作业场所、和对设计重点监管的危化品、危险化工工艺及重大危险源的“两重点一重大”企业为重点,从提升本质安全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复查危化品企业200余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456条,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能立即整改的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进行整改的,按照隐患级别,分级挂牌督办,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各类隐患整改到位,在全市层面和企业层面努力形成“长期排查、定期报告、限期整改、跟踪督查、责任到位的长效隐患排查整改机制。
三、用“标”规范,以“准”促安,积极开展危化品标准化创建工作。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创建,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是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基本。今年是标准化的“换证年”,也是新危化品标准化评审工作的实施年,胶州市危化品行业需要评审换证的企业共有26家,胶州市安监局高度重视企业标准化的创建工作。自评前,集中培训;自评中,深入指导;评审中,严格要求;评审后,督促整改。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达到依法关闭取缔一批、责令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的目的。截至目前,今年胶州市危化品行业需要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换证的26家企业,已全部通过标准化验收工作。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为企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着重自查、落实责任,切实提升企业自查自纠工作的实效性。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胶州市安监局积极召开企业调度会,充分调动企业自查自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吸收企业意见,针对不同行业及工艺的特性,结合实际,制定出《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表》和《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情况分析报告》分发到企业手中,深入指导,跟踪督促,使之形成经常化、规范化、长期化,切实提升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的实效性,本次专项行动,企业共排查治理安全隐患412条,为十八大期间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追本溯源,提升本质,积极推动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工作。近年来,一些化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化工企业早期建设的化工装置,由于没有设计或者未经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导致工艺装备存在着许多缺陷或安全隐患,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开展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工作,是全面排查治理这类安全隐患,提高化工装置本质安全水平,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胶州安监局积极组织相关科室,深入企业,从工艺技术及流程、主要设备和管道、自动控制、重要设备设施布置等方面逐一进行排查分析,确定需诊断企业家数,研究制定诊断方案,对于诊断出的安全隐患,下达责令整改指令,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进行整改,在确定的21家诊断企业中,截至目前已对16家企业完成验收工作,以宣威涂层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过去是敞开式生产油漆危险因素较多,经设计诊断投资四百多万元将装置改为密闭式自动化生产,既减少了人员数量又解决了易燃气体挥发,安全系数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切实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系数,提升了企业的安全本质水平。
胶州市安监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工作目标,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广泛的调动了各危化品企业对于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系数,深化企业安全理念,以更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王鲁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