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非法烟花爆竹市场:“黑花炮”街边小店藏着卖
作者:刘志龙发布机构:新疆网发布日期:2015-01-29
![]()
1
|
新疆网讯 (文/记者 庞贝贝) 看似外地生产企业驻疆办事处,其实是非法经营花炮的“地下店”;看似小区前的普通商店,里面竟可以轻易买到来路不明的“黑花炮”……连续半个月来,记者走访发现,“黑花炮”并非只随着春节的热卖混入市场。即使是在平时,也总能在一些本不该销售的地方买到来路不明的花炮。
警惕性高 货架不摆询问才有
根据居民反映举报,记者来到开发区(头屯河区)卫星路卫星花园小区一家名叫“鼎好购物”的烟酒副食店,店内大约有四十平方米,货架之间留着狭窄的通道,货架上并没有鞭炮。记者说明来意,老板在询问“谁介绍来买的”后,走到过道最里面,拿出一挂纸盒包装的浏阳产“大地红”鞭炮。
同样,在西后街某小学旁的一家丧葬用品店,鞭炮同样被藏起来卖。记者看到,这间门面就开在临街居民楼下,不大的铺面里几乎放满了各种易燃可燃的丧葬用品,而鞭炮就藏身在货堆下。
记者在被暗访的店里发现,这些商店都没有悬挂政府规定的“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即使未到春节,这些商店里都在悄悄地兼卖鞭炮。据查证,在这些商店记者所购买到的“三和”牌、“喜洋洋”牌湖南产鞭炮,品牌和厂家并不在自治区早先公布的烟花爆竹产品准入名单之内,应属非法渠道进乌销售的黑花炮。
暗访中,记者发现,在说明要买鞭炮后,老板都会再三询问,才会从隐秘的角落里拿出鞭炮。询问货源,这些老板们均称,这是过年时买来剩下的鞭炮,数量不多,来买的都是附近居民办红白喜事用。
暗中批发 爆竹厂家驻疆办是来源
近年来,首府对非法储存经营烟花爆竹严厉打击查处,不具备销售资质的商店、超市、丧葬及婚庆用品店等都是查处重点。严查之下,这些黑花炮又是以什么途径进入乌市的呢?
根据自治区烟花爆竹行业协会在2014 年间长达半年的市场暗访摸排发现,黑花炮的大部分来源是乌市城区内的部分内地生产厂家驻疆办事处。
在喀什西路一临街住宅楼下,挂牌为某品牌驻疆办事处的店铺内,空货架下的三四个纸箱里装的都是鞭炮。进到店里,店员就开始介绍店里的鞭炮品种,并表示可以送货上门。
在天津北路,一家烟花爆竹厂驻疆办事处开进了路边自建房的临街门面房里。店铺里货架分层摆放着烟花爆竹的实物样品,而楼上便是出租房。
喀什西路、七道湾北路等地的四家烟花爆竹厂驻疆办事处,虽然店门紧锁,但在门窗上都留有联系电话。拨打门上留下的手机号,对方表示“要先确定购买数量,可以送上门去。”
据自治区烟花爆竹行业协会工作人员截至2014年底的摸排统计,仅在乌鲁木齐市城区内,类似的烟花爆竹厂家驻疆办事处暗中从事烟花爆竹零售批发的至少有十家以上。从暗访情况来看,这些厂家办事处只取得了工商及税务手续,这意味着这些办事处在本地并无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资质。
利益驱使 “黑花炮”销售占半数市场份额
烟花爆竹属于特许经营产品,经营售卖烟花爆竹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有安监部门的行政许可,取得《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后方可合法经营,此证需悬挂店内公示。
采访中,记者并未在这些公开售卖或暗中售卖烟花爆竹场所见到此证。而从其经营场所条件来看,也不符合安全许可要求。
据了解,烟花爆竹存储仓库、经营地点需经安监部门审批。烟花爆竹存储仓库必须与周边建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配备相应安防设施防范隐患,而经营零售点必须满足安全间隔、单店单售等安全条件。
随着全市对非法烟花爆竹存储、经营活动打击力度的逐年加大,尤其是烟花爆竹零售连锁经营模式的启用,首府烟花爆竹零售市场得到有效治理。
2014年以来,乌市查获查扣各类经非法途径进入乌市,非法储存及非法销售的烟花爆竹近4 万件。各级公安机关、安监部门打击黑花炮的工作部署已经由先前的春节重点时段逐渐变成全年化。
1月9日前后,乌市公安机关在米东区等地的市郊偏远地区查获5 处烟花爆竹非法储存窝点,查扣非法花炮5000余件。这些花炮藏得很隐秘,有的堆进了厂房,有的放进了民宅平房,有的甚至藏进了空置的马厩里,还有的甚至没来得及卸下车。
自治区烟花爆竹行业协会一位长期从事首府烟花爆竹市场调查的工作人员认为,黑花炮屡禁不止的原因,其实是市民平日里婚丧嫁娶燃放习俗的市场需求。
乌鲁木齐市作为全疆最大的烟花爆竹销售市场,非法烟花爆竹现象一直无法杜绝。
然而,自2006年烟花爆竹燃放经营由“禁”改“限”以来,乌市每年的法定经营零售及燃放时段只是在春节期间,其余时间禁止销售及燃放烟花爆竹。在合法销售期里,我市还对烟花爆竹零售的申请、审核、配送、销售、撤离都做了明确的时间规定。因此,因婚丧嫁娶等风俗燃放需求,成为各路不法分子觊觎的“蛋糕”。而据业内人士大胆推测,每年的非法烟花爆竹至少占市场的一半份额。
潜藏风险 遭遇问题权益难保障
在市场利润的吸引下,在往年被查处的“黑炮贩子”、“黑商店”中多个非法窝点老板,仍继续铤而走险想尽手段偷运黑花炮进疆。
一般来说,合法进疆的花炮会由铁路运输,但由于铁路审查严格,黑花炮大多以食品、生活用品的外包装通过公路运输进入乌鲁木齐。因为不能公开销售,“炮贩子”会将非法烟花爆竹运到一些城乡接合部仓库储藏,然后伺机推销。
据往年安监和公安机关查处的案件来看,非法烟花爆竹多选择在城乡接合部储存,因为那里自建房多管理较松,且距城市交通便利。此外,小区居民地下室也是“炮贩子”藏匿非法烟花爆竹存放点。
因此,安全隐患在这些不具备经营许可、违规销售、储存烟花爆竹的场所里普遍存在。同时,市民在此类商店购买到的来路不明的黑花炮,燃放时一旦遇到质量问题、安全事故,市民的权益也难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非法烟花爆竹一般采取偷税漏税等方式运输销售,低成本让“炮贩子”压低鞭炮成本价,也致使本地烟花爆竹行业陷入恶性竞争的局面。
不仅如此,在这些违规经营花炮的商家购买烟花爆竹,只要给钱什么人买都可以。因缺乏流向监管,这些黑花炮流入社会,成为更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手记 管理烟花爆竹宜疏不宜堵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乌市的“限放令”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在尽可能满足民众燃放烟花爆竹、延续传统习俗的同时,也尽可能地照顾到公共利益,也是一种施政智慧的体现。
从“限放令”实施至今,由于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所带来的燃放烟花爆竹的市场需求,限放时间之外的烟花爆竹声却从来没有真正被禁止过。在传统燃放习俗下,没有正常、正规的销售渠道,势必会造成黑花炮的横行,安全隐患和管理难度也给管理部门带来执法困境。
在采访中,自治区烟花爆竹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在现有的“连锁经营模式”和“烟花爆竹购买实名制”等烟花爆竹安全管控模式下,乌市可设立零散烟花爆竹常年零售网点,一方面可以满足市民婚丧嫁娶等日常燃放风俗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挤压黑花炮的市场生存空间。
数据显示,连续两个春节,乌市烟花爆竹销量呈现下降,但销售遇冷并没有减轻安全监管工作。从禁放时偷着放,到可以放时反而不怎么喜欢放了说明,公众对于燃放鞭炮的利弊需要有一个认知过程,在传统风俗找到一个新的替代表现形式之前,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仍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因此,在兼顾社会价值与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规范烟花爆竹零售经营模式并完善法规监管体系,这也是对社会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一次考验。